Search

【公開處刑與精神高潮】魯迅在他的文章裡曾經描寫 晚清時候的忠國人熱衷於圍觀殺頭,即使是日本人公開處決...

  • Share this:

【公開處刑與精神高潮】魯迅在他的文章裡曾經描寫 晚清時候的忠國人熱衷於圍觀殺頭,即使是日本人公開處決忠國間諜,圍觀群眾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他把這種現象歸結於國民的麻木。魯迅的這種解讀是非常不確切的。自古以來,公開處刑都是民間狂歡的一種形式。官方通過公開處刑宣示權威、鞏固統治,民間則是以此契機聚眾狂歡、集體拜服於權威的統治之下。它從人類學的起源上來說,是一種權力的狂歡儀式。法國大哲福柯在《規訓與懲罰》裡對此已有非常清楚的論述。福科的精神上帝尼采則論述得更為到位。在《論道德的譜係》裡他解釋說,較低社會階層的人往往通過公開的處刑和懲罰來暫時獲得統治階層的幻覺。將原本平等的一方置於被隨意懲罰處置的地位,會給人一種社會階層提高的錯覺。同理:忠國人累世為小農階層,居於被壓榨的奴隸地位上千年,而圍觀處刑讓小農們產生了階層提升的幻覺,產生出一種精神上的快感。可以說,圍觀別人被處決的過程是他們唯一能在幻覺中短暫成為主人的時刻。魯迅筆下那些圍觀殺頭的忠國人,其實精神上並不麻木,他們在圍觀的時候都會產生顱內高潮,多巴胺的分泌飚高達到臨界值。隨著處決的結束,多巴胺的分泌下降,圍觀群眾從幻覺中回歸現實。精神上爽過之後,他們才能繼續在現實中安心當韭菜。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